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5 22:51:33   浏览:87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实施办法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实施办法



  (广东省公安厅2008年9月27日以粤公通字〔2008〕228号发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 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监管工作。

  第二章 安全监督

  第四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行使下列职责:

  (一)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

  (二)组织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三)查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

  (四)组织处置重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和事件;

  (五)负责计算机病毒和其他有害数据防治管理;

  (六)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的监督指导;

  (七)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的监督管理;

  (八)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培训管理;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落实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内容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检查。

  对第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第四级计算机信息系统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对第五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会同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进行检查。

  对其他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不定期开展检查。

  第六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发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和安全措施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通知运营、使用单位进行整改。

  第七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向公众提供报警求助渠道,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指导,发布安全动态,开展安全宣传。

  第三章 安全保护责任

  第八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其所有、使用和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承担相应的安全保护责任。

  第九条 第二级以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保护组织,并报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条 安全保护组织保障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组织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有害信息防治工作,组织开展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教育和培训,向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报告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服务和安全等情况,及时协助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查处违法犯罪和处置突发事件。

  第十一条 互联单位、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互联网数据中心应当对接入本网络的用户进行资格审查,确认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后方可为其提供服务。

  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单位以及互联网数据中心应当向用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 个人主页、博客、聊天室、点对点服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提供单位和使用者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十三条 网吧、图书馆、学校、宾馆等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场所应当安装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 互联单位、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以及互联网数据中心应当每月将接入本网络的用户情况报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如实提供安全保护有关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不得变相拒绝、拖延、阻碍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章 安全专用产品和安全服务

  第十六条 安全专用产品必须取得公安部颁发的销售许可证方可销售。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或者提供含有计算机信息网络远程控制、密码猜解、安全(漏洞)检测、信息群发技术的产品和工具的,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后30日内(没有营业执照的,自开办之日起30日内)向单位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填写《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特种技术备案表》,并提交如下资料:

  (一)单位简况;

  (二)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复印件;

  (三)研发和服务管理制度;

  (四)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有效证件复印件;

  (五)主要产品情况。

  第十八条 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以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安全专用产品:

  (一)产品研制、生产单位是由中国公民、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或者控股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三)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及其主要业务、技术人员无犯罪记录;

  (四)产品研制、生产单位声明没有故意留有或者设置漏洞、后门、木马等程序和功能;

  (五)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危害。

  第十九条 符合第十八条 规定的安全专用产品和生产单位应当到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为加强安全服务机构的指导,推动安全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广东省对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建设、检测、评估等安全服务的机构,根据其注册资本、服务业绩、技术力量、组织管理情况实行分级指导。

  第五章 安全等级测评

  第二十一条 第二级以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应当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机构(简称测评机构)承担: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港澳台地区除外),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二)由中国公民投资、中国法人投资或者国家投资的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地区除外);

  (三)近3年完成的测评项目总值150万元以上;

  (四)具有计算机安全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少于15人;

  (五)管理人员应当具有3年以上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领域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已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从事安全测评工作不少于3年,无犯罪记录;

  (六)工作人员仅限于中国公民,法人及主要业务、技术人员无犯罪记录;

  (七)具有与所承担项目适应的技术装备;

  (八)具有完备的保密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

  (九)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不构成威胁。

  第二十二条 广东省对测评机构实施备案制度。符合第二十一条 规定的条 件,承担第二级以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测评工作的机构应当到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对已备案的测评机构进行公布。

  第二十四条 测评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供安全、客观、公正的检测评估服务,保证测评的质量和效果;

  (二)保守在测评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防范测评风险;

  (三)对测评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与其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规定应当履行的安全保密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负责检查落实。

  第二十五条 第二级以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使用单位应当委托符合规定的测评机构安全测评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测评活动应当接受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委托安全测评机构测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安全测评委托书;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系统结构拓扑及说明、系统安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安全保护设施设计实施方案或者改建实施方案、系统软件硬件和信息安全产品清单。

  第二十七条 安全测评机构在收到委托材料后,应当与委托方协商制订安全测评计划,开展安全测评工作,并出具安全测评报告。

  经测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未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委托单位应当根据测评报告的建议,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并重新提出安全测评委托。

  测评机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使用前安全测评,应当预先报告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安全测评报告由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报地级以上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第二十八条 第三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测评,第四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测评,第五级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要求进行安全测评。

  第六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与所在地安全服务机构、互联网运营单位和其他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联防机制,依法及时查处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第三十条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

  第三十一条 第二级以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

  第三十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服从公安机关和国家指定的专门部门的调度。

  第三十三条 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二十四小时内暂时停机、暂停联网、备份数据等措施。

  第七章 安全培训

  第三十四条 省公安厅、人事厅联合成立的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下设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取得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人、信息审查员;

  (二)互联网接入服务、数据中心服务、信息服务、上网服务提供单位安全管理员、专业技术人员;

  (三)安全专用产品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四)安全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安全服务管理人员;

  (五)其他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人员。

  第三十六条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由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授权的施教机构负责实施。施教机构实行统筹规划。

  第三十七条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考试合格的,由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发给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处罚。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实体安全,指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环境,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雷电、有害气体和其它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

  运行安全,指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顺利进行。

  信息安全,指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内容安全,指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传输的信息所承载的内容的合法性。

  安全(漏洞)检测,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扫描、探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漏洞。

  第四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以上”含本数。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有关表格和证书由省公安厅制定式样,统一监制。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年度检验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年度检验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工商明电(200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来,很多企业反映在企业年度检验中,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提供股东或投资单位加盖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印鉴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依照《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第八条规定“非法人分支机构,应当提交所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应当加盖登记机关的公章。”因此,在企业年检中,除非法人分支机构外,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般不应再要求企业提交其股东或投资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对股东或主管单位资格的审查,重点应放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不再经商办企业的军队、武警、政法机关和党政机关;应当关闭的“五小”企业;以及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股东或出资人。对企业填报的股东实际状况与企业登记档案不相符的,或确需对其投资主体资格加以确认的,可要求其提交营业执照原本。请各地遵照执行。


2001年3月28日

铁路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监督实施办法

铁道部


铁路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监督实施办法

1988年4月8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防止饮用水污染,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和铁路职工、家属、旅客的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管辖的各类集中和分散式给水。
第3条 全路供水单位和使用单位负责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
第4条 各级铁路卫生防疫站对管辖范围内的生活饮用水实行卫生监督。
第5条 改善生活饮用水的工作,应纳入各单位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水源卫生
第6条 水源卫生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对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中式给水水源方案的选择,水源防护等设计文件的审查、鉴定,必须有卫生、环保等单位参加,共同审查文件;确定方案后,方可施工。
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中式给水,要经铁路卫生防疫站参加竣工验收并认可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7条 新线铁路工程建设,在进入现场施工前,应组织施工、生活、卫生等部门对施工区域的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调查,提出选址、净化、消毒措施。
第8条 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带,其范围和要求应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在防护带内要有明显的标志。水源井必须在防护带周围设防护围墙。防护带如超出铁路管辖区域,供水单位应会同卫生、环保等部门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第9条 水源卫生防护带内,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活动:
1、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
2、施用持久剧毒的农药和设立毒品库;
3、堆放垃圾、废碴和铺设污水管道;
4、修建渗水厕所和污水坑、粪坑等;
5、从事养殖业或修建有碍卫生的生产、生活设施。

第三章 水质卫生
第10条 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得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
第11条 集中式饮水实行办理“卫生许可证”制度,许可证每三年换发一次。经管内铁路卫生防疫站审核,水源防护和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卫生管理制度,给水人员做到定期健康检查,符合条件者予以发证;不够条件的,应责成供水单位及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做出具体安排,达到标准后方可发证。
第12条 供水单位或设施管理单位应根据水源水质状况,采取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无毒无害的净化、消毒措施。对净化,配水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13条 日供水100吨以上的给水所,应设余氯检验设备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每月向水电段报告,由段汇总后报铁路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疫站应随时抽查。
第14条 分散式水源(储水池、贮水罐、大口井、池塘、山泉等)应由使用单位制定卫生管理措施,确定专人负责;水源周围和取水点应有防污设施,并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第15条 与饮用水接触的给水设备和输水管道内壁,其涂料、除垢剂等应该无毒无害,不污染水质。生活饮用水的管线配置,必须符合卫生条件;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饮用水接通。
第16条 凡需在供水管路上施工,事先与供水单位联系。可能影响饮水水质卫生的,应采取防范措施,征得卫生防疫站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17条 生活饮用水发现污染时,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卫生防疫站和供水单位。
第18条 供水单位应设立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其职责是:
1、严格执行和检查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消毒制度;
2、掌握饮用水卫生知识,定期对供水人员进行卫生宣传;
3、协助组织供水人员的健康检查,落实应调人员的工作安排;
4、定期向管区卫生防疫站和上级报送饮用水卫生检验资料;
5、负责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第19条 凡直接从事供水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该项工作。体检每两年进行一次。患有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结核和渗出性或化脓性皮肤病以及健康带菌(毒)者,应调离供水工作;治愈后经卫生防疫站同意,方可恢复工作。

第四章 水质检验
第20条 水质检验分析,按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执行。
第21条 根据水源的不同分级,每年有计划的对水源进行监测,对分散式水源在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应加强监测。
第22条 水电段应设化验室,并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负责管内各给水所的定期水质检验和管理工作,定期向铁路卫生防疫站提供水质报表。具体化验项目,由供水单位与管区铁路卫生防疫站商定。

第五章 卫生监督
第23条 各级铁路卫生防疫站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区内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受铁路卫生行政机构领导,同时受地方上级卫生行政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24条 铁路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是:
1、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本办法,对辖区水源和供水实行卫生监督;
2、负责管内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监测,对水源水质的评价以及净化、消毒的技术指导;
3、参加新建、改建、扩建饮用水工程的设计卫生审查、施工卫生监督和竣工验收;
4、审发和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
5、负责组织供水人员的体检,提出处理意见,办理健康证和培训工作;
6、参加调查、处理水质污染事故。
第25条 根据工作需要,在卫生防疫站内设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负责管内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由各铁路(工程)局任命,执行监督监测任务时,佩戴证章并出示监督证。
铁路“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佩戴和使用标有路徽和编号的《中国卫生监督》证章、监督证。
第26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员到现场进行日常工作或污染事故调查时,供水单位或肇事单位(个人)要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隐瞒、拒绝。
第27条 各级铁路卫生防疫站对管内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依据水源地的位置,供给饮用水的人数,防护设施条件和是否容易发生污染的情况,确定不同的监督监测时间,按规定进行工作。

第六章 奖 罚
第28条 对在饮用水卫生管理监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29条 对违反下列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进或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
1、因工作失职,影响水源净化或消毒的;
2、供水人员不按规定办理体检和健康证的;
3、逾期不办理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
4、对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以及患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卫生的其它传染病,拒绝调离供水岗位的。
第30条 对下列造成水源污染或疾病传播的单位或个人处以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1、设计(包括确定方案)、施工未经卫生部门审查;竣工未经卫生防疫站检查验收便交付使用,水质不合格的;
2、在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内进行可造成饮水污染的生产或生活活动,经劝阻,不服从管理的;
3、向水源内投弃脏物或洗刷污物的;
4、破坏水源卫生标志或卫生防护设施的。
第31条 威胁妨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执行任务者;造成水源污染严重影响饮用水人群健康者;有意破坏饮用水卫生设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者;除罚款外,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2条 当事人对饮用水监督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在接到处罚通知书十五日内可以向法院起诉;对罚款的决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处罚强制执行。
第33条 对二百元以下罚款,由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人员提出,报卫生防疫站站长批准后执行;二百元以上的罚款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34条 罚款的款源、罚款收入及用途均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35条 铁路卫生防疫站在管辖范围内开展工作应当收费的,收费标准参照当地规定执行。
“饮用水卫生监督员”证章、证件,有关业务用表格另行颁布。
第36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铁道部卫生环保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