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18:40:46   浏览:88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管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管理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1号〕

  《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3月12日省人民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杨正午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二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执法证件和管理,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证件,是指《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湖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
  行政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权的资格证明。
  行政执法监督证是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对所属工作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资格证明。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的持有人及有关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行政执法证的颁发对象是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人员。
  行政执法监督证的颁发对象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
  

第五条 

湖南省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分级负责审核颁发,个体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具体组织实施。
  已经由国务院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统一式样颁发了行政执法证的,不再按本办法重新发证,但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向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备案。
  

第六条 

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的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证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申请领取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所在单位是行政执法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
  (二)具有对行政相对人直接行使执法权的职责;
  (三)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廉政勤政;
  (四)受过本办法规定的持证培训,并取得持证培训合格证书。
  

第八条 

申请领取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的人员应当接受持证培训。经持证培训考试、考核合格的,由组织培训的机关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持证培训的内容包括各类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应当掌握的法律知识。
  省、地、州、市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申请领证人员,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会同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申请领证人员,由行署、州、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会同地、州、市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培训。
  

第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行使职权时,必须出示所持证件。不出示证件的,相对人有权拒绝。
  

第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凭行政执法证,在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调查或者依法处理。有关当事人必须服从检查,如实提供情况,停止违法行为,接受处理。
  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受法律保护。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得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都有权及时向行政执法人员的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法制机构、监察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必须认真处理。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凭行政执法监督证,有权依法对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进行检查、制止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调查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必须正确行使监督职权,不得超越职权或者违反监督程序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人员的执法活动进行检查。
  被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应当配合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检查。
  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被监督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可以向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所在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申诉。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实行注册制度。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调离原职位的,必须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上交所在机关,由其所在机关交发证机关注销。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伪造、骗取、涂改、非法印制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
  禁止利用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和行政处分,由发证机关暂扣或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和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转借行政执法证或行政执法监督证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伪造、骗取、涂改、非法制作行政执法证或行政执法监督证的,由发证机关予以没收其证件,并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利用行政执法证或行政执法监督证进行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按本办法规定的证件尚未颁发前,原使用的行政执法证继续有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5年8月10日,中国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行,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杭州市、济南、浦东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加强对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的管理工作,总行制定了《中国银行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办法》,业经全国存款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正式印发各行,请认真贯彻执行。如此次规定与总行〔1994〕2号文发送的《中国银行空白凭证印刷和管理规定》中有关内容有不同,以此次规定为准。

附:中国银行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银行财产和资金安全,加强对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未发行的存款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一经签发,即成为有效信用凭证,因此必须严格管理、认真核对、严密控制、确保安全。贯彻“证帐分管、证印分管、证押(或压数机)分管”的原则,通过表外科目进行核算,建立各种“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登记簿。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存款有价单证包括:有固定面额的存单、金额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等;存款业务空白重要凭证包括:各种空白存单(折)、支票、外币携带证和存款证明等。

第二章 印制、调运和领发
第四条 全国统一发行的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格式由总行设计,各地发行的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分行设计,其式样一经确定,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变。
第五条 凡因业务需要印制和调运有价单证或空白重要凭证,须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第六条 各基层行、处、所领用有价单证或空白重要凭证必须填制“领用单”,由负责人和领取人签章,并加盖公章,交发出行审核后,按规定手续领取。领用行对领回的单证经清点无误后登记有关“登记簿”和表外科目帐入库保管。有价单证的领用、调运,视同现金管理。
第七条 代办所向管辖所领用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管辖所应视同本所业务处理,须办理手续,登记入帐,并应适当控制数量。
第八条 营业网点内部应设专人负责凭证的管理工作,按有价单证面额和空白重要凭证种类设立登记簿,按领用人立户。领用人应根据一日业务量向凭证管理人员领取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并当面清点盖章,以明责任。

第三章 使用和交接手续
第九条 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应按顺序号使用,不得跳号,必须随用随盖章,严禁预先盖章。
第十条 作废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应当时注明“注销”或“作废”字样,随当日传票送事后监督,并在开销户登记簿顺序号上或空白重要凭证登记簿上注明“注销”字样,以便备查。
第十一条 每日营业终了,领用人要认真清点使用和结余数量,做到日日清、班班结,帐实一致。各所(柜)的领、发、作废和结余数应在当日营业日报表中反映,凭证登记簿、开销户登记簿、营业日报表和实物要相互一致。有价单证应视同现金封包入现金库保管,空白重要凭证应入库或保险柜保管。
第十二条 领用人调动或暂离岗位,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有价单证在营业网点内部调剂使用应视同现金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三条 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不得随意在营业网点之间调剂使用,确有需要时,须经管辖行办理划转手续。

第四章 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 事后监督部门须按有价单证面额和空白重要凭证的种类分别建帐,用以监督其收付和结余情况。
第十五条 应按储蓄所(柜)立户分别建立分户帐。
第十六条 审核营业日报表中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数字与帐上的使用和结余数是否相符,如不符应及时发出查询,重大问题要立即上报。
第十七条 各级行应建立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的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库存要定期进行盘点,做到帐实相符。

第五章 重缺号处理
第十八条 领取有价单证和空白重要凭证发现重缺号应及时书面报告发出行备案,并在登记簿上作记录,同时反映在表外科目上。
第十九条 备案后经查实有误,应及时书面报告发出行和印制行撤销原备案。

第六章 销毁处理
第二十条 销毁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统一部署,统一销毁。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对需销毁的单证要进行销前清点复查,核对帐实相符后,填具销毁清单。参加复查清点人员均应在清单上签章。待销毁单证要就地进行切角处理,切下来的角要妥善销毁,不得随处丢弃。待销毁单证封包后,清点人员要在封包上签章,清点结果要书面报上级行。
第二十二条 运送待销毁单证要由专人专车武装押运,确保安全。
第二十三条 负责销毁行要成立有保卫人员参加的监销小组。监销小组对所有封包查验无误后组织销毁。销毁工作要做到干净彻底确保安全。
第二十四条 销毁完毕之后要转销有关表外科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5年8月1日起执行。


海关对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实施细则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对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实施细则

1982年8月6日,对外经贸部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和暂行海关法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经营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的单位,必须持凭县以上(包括县)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向所在地海关或分工管理的海关办理登记手续后,才准予办理有关设备、料、件及成(产)品的进出口手续。
第三条 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和生产单位应事先将对外签订的正式合同副本、审批机关所发的合同备案证明书和批准文件,送交所在地海关或者分工管理的海关,由主管海关核发《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进出口货物登记手册》(以下简称《登记手册》)。对没有办理《登记手册》的单位进出口的货物,海关不予放行。
第四条 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以下简称料、件)和设备进口,以及加工装配成品(以下简称成品)和补偿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出口时,有关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和生产单位(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应持凭《登记手册》和填写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三份,向进出口地海关申报,并交验货物的发票、装箱单等单证。凡国家规定应领取进出口许可证的商品和国外对我出口有配额限制的商品,报关时需同时送交进出口许可证。海关才按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第五条 加工装配、补偿贸易进口的料、件、设备和加工装配的成品,均系保税货物性质。上述料、件,自进口之日起至成品出口之日止;设备自进口之日起至全部偿还止,均属海关监管货物。未经对外贸易管理部门许可和向所在地海关或分工管理的海关办理手续,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出售、转让或提取移作它用。
有关生产单位必须按合同建立进口料、件和设备使用以及成(产)品出口等情况的详细帐册。上述帐册及来往函电和有关资料,海关有权随时调阅和检查,有关生产单位必须提供方便。
第六条 加工装配的成品,必须全部出口,不准转为内销,也不准外商在国内提取。如因故需要转内销处理时,应按一般进口货物申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证按加工成品复进口补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对外商片面终止合同,生产单位要求以所存料、件和成品内销抵偿加工费用的,海关凭进口许可证按料、件补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第七条 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准予免税进口的设备,限于有关项目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品质检验仪器、安全和防治污染设备以及在厂(矿)区内使用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装卸设备和铲车等。超过上述范围者,应不准进口。如经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机械设备的审批和申领许可证的,按一般进口货物办理报关、纳税手续。
第八条 对进口料、件和设备及出口成(产)品的核销、补税手续,所在地设有海关机构的由所在地海关办理;所在地未设海关机构的,由指定分工管理的海关办理。进出口地海关应于办完每批料、件和设备以及成(产)品的进出口手续后,将进出口的货物报关单一份及时送交指定分工管理的海关。
第九条 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的合同执行完了后,有关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和生产单位,应于合同到期或最后一批成(产)品出口之日起一个月内,持《登记手册》向所在地海关或者指定分工管理的海关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对于中止、延长或转让合同的,有关单位应于有关情况发生后一个月内向主管海关书面报告。逾期不办的,除按第十一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外,必要时,对其再次签订的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合同,海关不核发《登记手册》。
第十条 加工装配合同按规定对外履约后,由于改进生产工艺和改善经营管理而剩余的料、件或增产的成品,经核发合同备案证明书的审批机关核准转为内销时,经海关审核情况属实,其价值在进口料、件总值百分之二以内,金额不超过三千元的,可予免领进口许可证和免税;其超过部分,按料、件补征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第十一条 对有下列违章和走私情事的,海关得按暂行海关法的有关规定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征收滞纳金,科处有关单位或个人以所漏税款三倍以下或有关料件、物品、设备等值以下的罚款,追缴所得的非法利润,或同时没收有关物品。情节严重的,将视情况吊销《登记手册》,或建议原审批单位取消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资格,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经批准或超出备案合同进口料、件或设备的;
(二)伪造合同、发票,伪订加工装配料、件消耗定额和损耗率,以及交验其他内容不真实的单证的;
(三)进口以多报少,出口以少报多或用其他藏匿、伪装和伪报品名、规格、数量等手段弄虚作假的;
(四)将易货贸易伪报为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的;
(五)假借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名义进出口其他货物,或者套购国家禁止和限制出口的物资的;
(六)擅自将进口料、件、设备及加工成品在国内销售、私分、移作它用,或由外商在国内提取的;
(七)不按合同建立专门帐册,编造假帐册或涂改帐册、《登记手册》的;
(八)不按规定期限办理核销结案手续,或中止、延长、转让合同不向海关书面报告的;
(九)有其他违章和走私情事的。
第十二条 对应交纳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拖延不交或拒付。违者海关可通知银行扣款,或者对其再次进口的货物不予放行。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