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20:25:07   浏览:90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

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


铁岭市人民政府令

第 24 号



《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业经2002年9月29日第4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二OO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发至市直企事业单位)



铁岭市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辽宁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保证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依法开展。
第五条 档案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保守国家秘密,便于社会利用。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档案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监督和指导,业务上受上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县(市)、区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业务上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定人员负责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并对所属行政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四)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
第八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档案机构或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九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
(三)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四)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第十条 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和接收档案的范围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办理。
市、县(市)区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收集、接收和保管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多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取得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
档案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如调离档案工作岗位时,单位应及时通知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从事档案咨询、鉴定、评估等业务的机构或人员,必须经市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资质认定。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二条 档案所有权根据单位所有制性质确定。全民所有制单位形成的档案和非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形成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个人在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或通过继承、受赠等方式获得的档案,其所有权归个人所有。档案所有权由本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第十三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制品等文件材料,必须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按时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人员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据为已有或拒绝归档。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四条 涉及组织机构的建立、变更和撤销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本单位的档案机构或人员应当对其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进行指导,做好保管和利用工作。
对科研成果、产品试制、基建工程或其他技术项目进行鉴定验收和设备开箱时,应有本单位档案机构或人员参加,并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验收。
对市、县(市)区重点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加。凡未进行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通过项目竣工验收或鉴定。属于档案馆收集范围的,应通知有关档案馆派员参加。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和有关资料,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迟移交档案的,应经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单位应按以下规定定期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
(一)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向市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县(市)、区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按国家专业部门的要求办理;
(四)各单位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报刊、杂志、史志、书籍、画册及统计等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出版发行后,应将样本向本 区域内的档案馆移交;
(五)各级史志编修单位收集、征集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史料,应定期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六)移交档案应符合进馆质量要求,立档单位编制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和有关检索工具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有关档案馆。
第十六条 因保管条件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损失的,由本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后,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可责成有关档案馆提前接收进馆,并按有关规定收取必要的费用;
(三)不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但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涉及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档案,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督促档案所有者改善保管条件,或征得其同意后由国家综合档案馆免费代为保管;必要时可以收购或征购。
第十七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库房和必要的设施,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技术设备,并对重要、珍贵的档案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第十八条 对已超过保管期限需要销毁的档案,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鉴定和处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涂改、损毁、伪造和擅自销毁档案。
第十九条 国家所有的档案禁止赠送、交换、买卖。非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当保密的档案的赠送、交换、出卖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严禁私自倒卖档案牟利,严禁将档案出售或赠送给外国人。
档案复制件的赠送、交换、买卖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国有资产转让或国有企业破产时,其档案处置分别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国档发[1998)6号)和《辽宁省破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省政府第88号令)执行。
严禁泄露档案中的国家秘密和非宜事项。
第二十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或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单位需要携带、运输、邮寄出境的,须经省主管部门同意,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前款档案出境的,应提前30日向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经同意后报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一条 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档案,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为档案的利用提供方便。
我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工作证、身分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已开放的档案,须经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
第二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我国公民利用档案馆保存的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必要时还须经有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利用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必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
利用未开放的档案,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抄录、复制档案或泄露档案内容。
档案馆对寄存的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的同意。
第二十三条 档案馆(室)提供的档案复制件,凡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印章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第二十四条 档案馆提供利用档案实行有偿服务,收费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利用其移交、捐赠、寄存的档案,档案馆应优先无偿提供。
第二十五条 档案的公布是指通过下列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档案的全部或部分原文,或档案记载的特定内容:
(一)通过报纸、刊物、图书、声像、电子等出版物发表;
(二)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放档案原文;
(三)通过公众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
(四)在公开场合宣读、播放;
(五)出版发行档案史料、资料的全文或摘录汇编;
(六)公开出售、散发或张贴档案复制件;
(七)展览、公开陈列档案或其复制件。
第二十六条 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保存在档案馆的国家所有的档案由档案馆公布,必要时,应征得档案形成单位同意或报经档案形成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同意后公布;
(二)保存在单位档案室的,由各单位公布;必要时,应当 报经其上级主管机关同意后公布;
(三)利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档案馆、档案保存单位或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国有档案。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所有者有权公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利益。
第二十七条 利用、公布档案,不得违反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本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一)档案管理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
(二)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对档案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四)对档案科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获省以上档案科技进步奖的;
(五)将重要或珍贵档案捐献给国家的;
(六)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做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向社会开放和提供利用档案的;
(二)擅自设立、撤销档案馆(室)的;
(三)拒绝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或拒不改正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500元 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对单位并处l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法征购所出卖或赠送的档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将属于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应当保密的档案,擅自出卖、转让或赠送的;
(二)将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擅自出卖或转让的;
(三)倒卖档案牟利或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归档或不按期移交档案的;
(二)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三)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档案损失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携带、运输、邮寄档案及复制件出境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并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泄露应当保密的档案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铁岭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颁布日期  20020515

实施日期  20020515

  第一条 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偿献血奖项分为:“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
  第三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奉献奖、突出奉献奖、特别奉献奖,分别奖励无偿献血五次、十次、十五次及以上的个人。
  第四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1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1千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1千元以上的个人;常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部门和各界人士。
  第五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奖励连续二年无偿献血率达到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0%的单位及其组织者。
  第六条 由萍乡市献血办、萍乡市卫生局、萍乡市中心血站等有关部门组成“无偿献血表彰评奖初审小组”,负责将所报评奖材料初审后提交市献血领导小组进行审核、评定。
  第七条 萍乡市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表彰萍乡市“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促进奖”和“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奖”的获得者。对达到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奖励标准者,将上报卫生部进行表彰。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萍乡市范围内无偿献血的个人及团体。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施行。
  附则 献血量的计算方法为:全血二百毫升按一次计算,四百毫升按二次计算,成份血每一个机采单位按四次计算。
  无偿献血数量可累加计算。奉献奖获得者在当年获奖后未再次无偿献血者,则不再参与以后评奖。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

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印发《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部


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印发《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的通知

1992-08-22

(生效日期:1992--失效日期:)
建设〔1992〕180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建设厅)经贸委(厅、局),经济特区经贸委(厅、局):现将建设部、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制定的《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审批管理的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一九八六年,国家计委和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颁发了计设(1986)840号文《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工程设计领域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可以使我国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国际上通用的设计程序,逐步掌握国外先进的设计技术、设计方法,不断完善我国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在总结几年来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外国设计机构在中国境内与中国设计单位共同举办合营设计机构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设计中外合营工程设计(含勘察)机构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企业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国家鼓励我国设计单位与外国设计机构合营,开展国际工程设计业务。

  二、为保证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设计质量,合营的中外双方都应具备较高水平的设计资格。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中方合营者,应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甲、乙级工程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中方个人或个体企业及其他任何无设计证书的单位,不得与外国设计机构成立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外方合营者,应是在其所在国或地区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在国际设计市场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注册设计机构或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

  三、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机构设立由对外经济贸易部(以下简称经贸部)负责审批,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设计资格由建设部负责统一审定和管理。具体申请和审批程序如下:

  (一)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中方合营者首先向主管部门呈报《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开办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地对外经贸部门出具意见并报送经贸部。经贸部商建设部意见后进行审批。

  (二)《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开办申请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建设部对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发给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设计资格审定意见书》。

  (三)由中方合营者持建设部颁发的《设计资格审定意见书》及有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报批文件,到经贸部申请办理合同章程的审批。

  (四)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持经贸部的批文、批准证书和建设部颁发的《设计资格审定意见书》,向合营设计机构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中外合营设计机构持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及《设计资格审定意见书》到建设部办理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工程设计证书》和《工程设计收费资格证书》后,方得开展经营活动。四、开办中外合营设计机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营的宗旨、目的、合营各方的选择和关系。

  (二)合营各方的机构组成、技术状况、设计资格、业绩和社会信誉。

  (三)设计机构名称和地点的选择。

  (四)设计机构的业务范围、业务来源及在国内、国外设计市场竞争能力的预测。

  (五)合营资本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和各方的比例,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比例,合营期限。

  (六)设计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及来源和经营管理制度。

  (七)设计机构近期可能参与竞争的国内外项目及费用。

  (八)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五、本规定颁布之前已成立的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应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半年内,凭经贸部或其授权机关颁发的机构批准证书,到建设部重新核定工程设计资格等级,领取中外合营工程设计机构《工程设计证书》和《工程设计收费资格证书》。逾期不办,今后将不能承揽中国境内的工程设计任务或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业务。

  六、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一九九二年